“2月4日,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宣布,由于疫情爆發導致零部件供應中斷,將暫停其在韓國最大的制造工廠的生產;2月5日,法國空客公司表示其A320客機天津總裝線仍然關閉,具體復工日期待定;2月9日,大眾汽車宣布將推遲中國合資企業恢復生產的時間。”
2月11日,時代周報發表《被沖擊的全球制造業》一文,總結了新冠疫情對中國,并牽引至全球經濟的重要影響。
相比2003年SARS疫情,這一次的新冠肺炎顯然讓已發展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沖擊。
視線拉回國內市場,春節假期延長加上居家隔離的號召,這場全民防疫大戰短時按下了中國經濟的暫停鍵,整體經濟受到階段性影響。
但除去最初對于第三產業及中小企業的擔憂外,越來越多疫情下的冷靜思考與分析,給了中國制造業一顆定心丸。
同時不斷成熟的線上辦公、線上教學及遠程協同,也給了制造業以啟發——擔心會不會“死”或許遠沒有思考應該怎樣“活下去”重要。
“將加速中國工業企業數智化進程”
近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公開活動上圍繞“2020年經濟發展新形勢”做了主題分享。
他表示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發揮了巨大作用,疫情過后無論是企業運行還是居民線上消費和生活,都將迎來新一輪的數字化高潮,我國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來擁抱新經濟的未來。
在此之前,包括數字化企業、物聯網智庫等在內的多家行業專家也紛紛發文,細細闡述了新冠疫情下,工業互聯網及數字化進程可以為制造業創新發展帶來的啟示,特別對于裝備制造行業,大力發展和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打造資源優化平臺和資源配置平臺,更加務實推進智能制造,更加主動的擁抱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未來的必然走勢。
與此同時,政策加持,為受疫情影響的制造企業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2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
通知強調制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合作,深化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工業APP)、 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推廣協同研發、無人生產、遠程運營、在線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能加快恢復制造業產能。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不難看出,無論是學者、業界專家,包括政府主管部門的再一次加碼,進一步助推了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并在不斷堅定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制造業,以數據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資源共享及優化配置的發展道路。
工業互聯網怎樣幫企業實現數智化?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與之相似的困惑在于,對工業制造企業主特別是中小企業主而言,聽過政府、專家、服務商都說過企業要轉型的分析,到具體落地時卻依然找不到合適的路徑和方案。
雖有了12年的積累沉淀,但此次新冠疫情下如何更好的服務客戶,包括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也同樣給了樹根科技不少的思考和感悟,一得之見:
新冠疫情下面臨挑戰——
應急慢 協調難
傳統工業企業信息化、數字化程度低,當面對突發重大情況,無線上數據積累,難以快速了解全局狀況,做出基于整體的資源調度或統籌規劃,以響應緊急需求或配合集中部署。
復工難 難復工
此次疫情恰逢春節,制造企業面臨年前離職人員與節后用工雙缺口,同時受隔離及國家延遲開工政策影響,多地甚至出現大量企業家早已入駐工廠卻無工人上崗的情況,企業陷入生產停滯。
項目無法推進
隔離管制、避免聚集、封閉防控等一系列防控措施,造成大量外地員工無法按時返崗,項目被迫延期,無數字化亦生產管理協調無法線上進行,后市場服務無法開展,嚴重影響企業發展。
供應鏈緊張 連鎖反應
制造業供應鏈品類繁多,傳統制造業各個企業之間關聯度低,但又彼此需要,疫情突發加劇困境,一旦某個企業出現問題,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鏈的斷裂,抗風險能力差的小型企業將難以為繼,外向型企業則會付出高昂成本。
工業互聯網如何助力——
搶險調度支持
疫情的“敦促”,讓災難預警和搶險應急機制的建立成為社會與企業的新熱點。
工業互聯網在本次疫情事件中,充分發揮數據匯聚、資源調度、數據分析等優勢,成為企業和政府提升應急處置效率,宏觀調控需要的重要工具。
遠程生產支持
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協同,廠內遠程監控、廠外故障遠程診斷、線上故障處理等為代表的,少人化、自動化和遙控化的遠程生產支持。
可以有效的幫助制造業企業減少人員流動和人員聚集的風險,使復工復產更加快速靈活。
產業鏈透明化支持
此次因防控疫情停工停廠,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極大影響。
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建立跨企業、跨區域、大范圍、透明化的產能共享與產能集中調度平臺,打通“信息孤島”,必將成為產業鏈布局的重要一步。
也將成為突發應急情況下,物資調配與統一管理的重要科學依據。
柔性生產支持
為抗擊疫情,醫療用品在相當一段時間無法滿足市場陡增的需求。
通過工業互聯網可以將需求、設備、生產計劃等核心信息連接打通,以最優的資源分配,幫助多家紡織類廠家實現柔性制造,快速轉產上線口罩生產線。
不僅開辟了應對危機的新思路,也將在未來更好的迎合新時代定制化、個性化消費的市場需求。
助力工業制造企業 樹根科技一直在行動
在疫情防控期間,作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樹根科技一直在行動。
針對不同的工業應用場景,提供平臺服務與支持,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幫助工業制造企業,在這場疫情中利用好工業互聯網,同時激發挖掘出真正可以創造價值的落地需求。
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
為火神山醫院基建提供平臺支撐
|
8天建成火神山醫院,成為這場疫情阻擊戰第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也為今年高光開場。
現場三一重工基于根云平臺,緊急調動400余臺全系列工程機械設備,不舍晝夜奔赴現場施工,并合理安排工業機械機群作業。
更重要的是,根云平臺為所有奮戰中的工程設備提供有力的后臺支持,保障設備在施工現場的高效作業,支撐了包括武漢火神山、雷神山、西安“小湯山”、廣西“小湯山”、北京地壇醫院等全國多家應急醫院的快速建成。
建成后,我們也利用根云平臺上的真實設備數據,帶廣大云監工回顧了代表中國速度的“火神山基建項目”。
火速上線根云疫情防控大屏 幫助政府/企業在線化管理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顯現,全國恢復經濟正常運行的平行戰線也開始有序推進。
于是,統計春節假期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企業員工個人情況,及企業復工生產計劃及產能信息,成為企業及各地政府園區的當前的重點工作。
如何有效的收集這些龐雜分散的信息,并快速進行分析、統計,甚至可視化直觀展示?
為了幫助政府企業解決這一重要問題,樹根科技緊急調動內部資源,5天時間火速上線“根云疫情防控信息平臺”,疫情期間免費提供給社會各界使用。
目前疫情大屏已累計服務26個園區及集團企業,72家企業,累計健康打卡近3000人次,為各地復工管理提供支持,其中長沙經開區定制版已覆蓋規模以上企業235家,實現了園區規上企業及員工的全線上管理統計。
報送疫情版“工程機械指數” 為全國復工及宏觀分析提供參考
全國復工相繼展開,樹根科技基于根云平臺中的工程機械設備開工率等數據,生成“工程機械指數”疫情版,準確反映各地真實的設備開工數據,并向主管部門報送,為全國復工計劃的推進及疫情期間的宏觀經濟分析提供有效參考。
2月19日,全國工程機械設備開工率為12.3%,開工設備數量同比下降63.0%,環比下降69.5%,說明新冠疫情對我國的基礎建設及制造業的確造成較大影響。
截至2月19日,全國開工率前三名分別是湖南、廣西、貴州,而上海、湖北、北京三地則位居末尾。
其中作為工程機械重點城市,同時也是本次疫情中心的武漢,2月19日設備開工率僅為2.9%,開工設備數量同比下降92.9%。
值得一提的是,自1月23號封城至2月19號,工程設備開工峰值就集中在“火神山”及“雷神山”醫院建設期間。
其他重點城市及省份的工程設備開工設備數及開工率,都從2月15日正式吹響“復工”號角后,開始不斷爬升,特別是以四川、貴州為代表的西部地區,建筑施工復蘇較快。
支持客戶在線復工 數字化保障廠內生產智造
從復工號召啟動至今,樹根科技基于根云平臺已服務百余家企業,為超30萬臺設備提供在線平臺服務,從根云平臺各行業設備開機率看,目前服務企業的復工率約為76%。
對于大多數廠內制造企業而言,目前在持科學防控、避免員工聚集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如何做到最大化復產效率,追齊因疫情影響推遲的訂單生產,通過根云小匠對企業生產設備電流值等數據的獲取,讓企業客戶準確掌握了設備開機率、作業率和利用率等重要生產指標。
一方面幫助了企業管理者基于各個工藝環節數據打通,統籌協調產線產能,同時做好設備在線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能耗浪費, 另一方面幫助了征信企業快速掌握大量中小企業的復工生產情況,統計各制造行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依據真實的生產數據為接下來的目標規劃提供指導。
疫情期間多款工業APP免費用 支持企業快速實現遠程生產管理
為幫助工業制造企業跟上互聯網遠程辦公節奏,“積極推進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智能服務,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樹根科技持續免費開放智能售后服務系統(iFSM)與云視界兩大“輕量化”產品。
通過iFSM解決裝備制造行業在疫情下,無法如常提供售后服務的問題,幫助企業快速實現遠程診斷和在線精準指導。
同時利用云視界,實現生產可視化管理,并生成定制云報表,隨時隨地查看,助力企業快速落地遠程協同作業。
與此同時,樹根科技更聯合合作伙伴,共同為混凝土攪拌站免費提供行業內首套完全基于云服務器和物聯網終端的新一代ERP管理系統,依托根云平臺,將攪拌站大部分工作人員從現場解放,只需一個操作工,便能啟動整個攪拌站生產,輕松應對難復工的現狀。
目前,萬物根云智能ERP已為中鐵十四局、中建三局、上海海廣川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等全國百余家客戶提供服務。
|
結語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疫情終會過去,制造企業也正在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擁抱數字化轉型。
推進少人化和柔性生產,以應對勞動力的波動;
推進工業互聯網落地,以基于此實現遠程智能服務或故障預警;
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數據洞察,完成遠程線上協作及生產管理;
不止于以上等諸多方面的現實需求都預示著,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會在中國制造的現實需求中不斷落地、完善,最終迎來中國制造的新時代。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